你心目中的优质开发商是什么样?
是品质过硬,品牌就有吸附力?
还是口碑不俗,收获一大票忠实拥趸?
当你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市场早已给出了答案——“国企”。
01
暴雷之后,一地鸡毛
有人说,气球吹到一定程度,“爆”是必然的。
春节过后,行业似乎迎来新一轮“暴雷潮”。
首先是正荣集团,被传出无法如期赎回美元债;
雅居乐裁员、5-6折甩卖旗下部分资产;
世茂不断变卖资产;
禹州去年暴雷后,最近物业被华润收购;
中梁物业也被碧桂园收购了。
…
更令人感慨不已的是,把时间线往前延伸,在一众房企的暴雷声中,郴州也被席卷其中。从恒大的“跌落神坛”,到奥园的“与危机赛跑”,到雅居乐的“变卖资产”,再到碧桂园的“美好讨薪季”…
暴雷之下,行业的“大而不倒”论就此打破。
暴雷之后,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项目裁员、工地停工、工程烂尾、维权频发甚至公司破产,行业也随之进入缩表出清阶段。
与此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出一家开发商“不保”的消息,让许多买房人选择观望,已经买房尚未交付的业主也开始隐隐担忧,因为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
楼市风云变幻,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02
雷声四起,国企的使命与担当
过去一年,是房企的暴雷元年,也是“国企时代”的启程元年。
大势之下,郴州是个缩影。在一级土地市场,一个新的变化是,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开始“豪横”拿地。

从2021年12月郴州市本级土地市场成交数据来看,去年12月郴州市本级共成交9宗地,总成交额为11560万元。
其中,国企拿地6宗,拿地金额为70960万元,占比超过60%;民企拿地3宗,拿地金额为40600万元,占比不足40%。
凭借激进高杠杆扩张战略,民营房企有过异常风光的年份,但当下,幸运的天秤明显倾倒至国资房企一方。
可见,融资渠道通畅、成本低廉、现金充足,使国资房企有更高的能动性,国企的品牌效应也使其项目后续运作有更广阔空间。
其实,早在2021年12月20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并购“风险房企”的优质项目。
其背后的含义,就是鼓励国企、央企去收购“优质的房地产项目”,以帮助目前民营房企“摆脱困境”。
▲图源:财社联电报
当前的收并购市场中,国企、央企也已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近段时间,以中海、华润为代表的多家国企,相继将融创、世茂、中南建设、雅居乐等房企的项目资产收入囊中。
预计后期,“已经出现烂尾的住宅项目”也有可能最终将由国企央企来接盘,实现“保交房”的最终目的。
简言之,国企、央企不仅仅为地方土地财政买单,同时也要为民营房企烂尾买单,肩负着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重大使命。
03
买房“排雷”指南
对于买房人来说,他们或许并不关心房企日子过得怎么样,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买的房子能不能按期交付?会不会烂尾?总体而言,天生自带烂尾基因的项目大多有如下共同点:
小房企出品
多元化发展的房企
高周转模式房企
小房企出品,这点很容易理解,开发项目不多或者为首个开发项目、无开发经验、操盘能力差,一旦遇到市场下行,小房企资金短缺的短板较为容易暴露。
多元化发展的房企其实更无需多言,近年来,换赛道跨界玩转型的房企不在少数,盖房子、造汽车、做医疗、拍电影、养猪…各行各业均有所涉及,但是有的出圈,有的沦为炮灰。涉足行业越多,企业本身容易吃不消,比如典型的例子恒大。
再来说说高周转模式的房企。过去十余年,高周转下不少房企赢得规模效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销售额,部分激进的民营房企凭借杠杆和债务迅速跻身行业前列。
但甲之“蜜饯”乙之“砒霜”,施工安全、房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而后官方层面调控不断加深,尤其是“三道红线”的出台,直接打击了房企的高周转。此后,大面积房企现金流出现问题,破产、暴雷、烂尾事件频发…
看到这里,想必诸位买房人或许对开发商的抉择已了然于心。
瞬息万变的市场,仍然有部分央企、国企,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和稳健的运行能力,占据行业的一方阵营。
在此,郴房君为大家收集了值得信赖的国企和央企开发商在郴州的在售、待售项目,为正在置业的你提供一份安全购房攻略!

中铁岭南府(8000元/㎡)

开发商:中国中铁
所属板块:五岭
在售栋列/户型/交房时间:

地址:
郴州市香雪路和南岭大道交汇处
湖南建投东玺台(5488元/㎡)

开发商:湖南建工集团
所属板块:城东
在售栋列/户型/交房时间:

地址:
郴州市苏仙区郴州大道与观山大道交汇处
长房金宸府(6005元/㎡)
开发商:长房集团
所属板块:城东
在售栋列/户型/交房时间:
地址:
郴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西侧(金海学校旁)
湖南建投北湖名著(待售)

开发商:湖南建工集团
所属板块:北湖
地址:
中国·郴州北湖公园东岸(原马家坪)
越秀星汇城(待售)
开发商:越秀集团
所属板块:下湄桥
地址:
郴州市北湖区同福路(新一中)旁
当下房地产行业格局在大鱼吃小鱼中重新洗牌,头部效应愈发凸显。
未来的购房置业,到底看什么?论买房的刚需和改善,其实从这些事件中也应当更加理性,品牌房企的房子不一定就完全保险,甚至建房停工面临烂尾后,由于体量太大,一般房企没能力收购盘活,大大增加了烂尾的概率。
为了保险起见,大家买房尽可能要选择大开发商,以稳健型的品牌房企或者有国资背景的规模房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