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不只是文明的产物,诗歌就是文明本身。
诗歌与时代链接,带有某种天然的“神圣感”和“使命感”;而与个人链接,诗歌则展现出其最原始、最真实的生命冲动。
——《古诗的修行》前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意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作为代表传统文化的古典诗歌,就像摆放人类灵魂的寺庙,陈列着我们历代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和生命思索,而其中更有一些亘古不变、根植血脉的东西。
刘婕老师主持讲话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遇见,翻开书本,去触摸这美好世间,邂逅一份温暖的感动,享受精神共鸣的愉悦。8月13日下午,郴州长卷|观云读书会第六期,特邀郴州籍诗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肖水,与各界文学名流,一同分享他的著作《古诗的修行》,共赴思想盛宴!
现场实拍图
大咖云集 -诗意盎然-
分享会起始,肖水老师对《古诗的修行》这本书创作的初衷、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邀请各位文学爱好者,现场分享交流。
刘婕老师提问肖水老师
肖水老师(郴州籍诗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古诗的修行》,以诗与随笔的形式,跨越时空,与古代诗人进行思想的串联我们旨在以青年的思想去亲近古籍、阅读古籍,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推动当代文学新思想的发展。在创作过程中,我选择王维的原因主要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鲜活、多元的个体。
肖水老师发表看法
侯体健(湖南郴州永兴人,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教授,文科科研处副处长):拿到这本书其实是有些感动的。古典诗词打动人的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回到过去,体会古人的背景;另一种是让古诗来到现代,去“点染”当代人,我觉得肖水老师这批新一代的诗人是选择了后者。
侯体健老师发表看法
《古诗的修行》这本书有三点值得我们再去探讨下:一是“修行”指的是获得生命的滋养和意义,该词在本书中体现得还远不够,以“点染”或“点燃”更契合主题;二是该书中提出“当代诗人读曾国藩《十八家诗钞》”,与所选的诗人立场实则是有区别的,容易出现偏差;三是指出在汲取古代诗歌的“营养”时,不容忽略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反馈现实。总的来说,《古诗的修行》,本身就是一场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抵达、自我更新,以及叩问传统、叩问现实、叩问时代、叩问未来的修炼。
侯体健老师发表看法
王亚老师(湖南省作协会员,曾有笔名非鱼、梅边吹笛):我觉得肖水老师是把古典诗歌拉到了当下,用当下诗人写新诗的审美和视角去关照和重构故事,我努力期望做个「当下的人」,去靠近古典诗词,成为一个击鼓者。
王亚老师发表看法
观众提问 -妙趣横生-
两个小时的分享会,气氛热烈而和谐。在文学大咖相互交流、分享《古诗的修行》阅读心得后,来到了读者提问环节。从不同的层面,读者们相继对肖水老师《古诗的修行》一书提出了不一样的问题与见解。
观众认真倾听中
观众:书名为什么要以王维命名,而不是李白和杜甫呢? 肖水老师:我认为每一个人在他的文学史里都会构建一个坐标,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学识、视野及事情,而我生活在郴州,从乡村到大都市,以我的人生阅历可能会使我对行走过在这片土地上的文人会更加偏好。
现场小粉丝正在提问发言
观众:我本人是很喜爱诗词的,工作忙碌之余阅读也学习到不少知识,我认为这本书更多说的是诗人对古诗的解读,要理解古诗就需要深入浅出,深入即是回到古诗中去寻找与诗人的共鸣,浅出便是如何回到现代去体会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
观众正在积极发言
观众:人到中年就越来越喜欢王维了。我们在年少的时候都梦想仗剑走天涯,沉迷于金庸的武侠世界,对青春充满了热情,所以读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了我们情窦初开时,我们也会羡慕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后来我们又长大了,我们读懂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 在生活中摸爬滚打,觉得生活快要喘不过气时,我就愈来愈喜欢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用在乎世人追逐的名利权情,也不用在乎世俗和定义,让自己停下脚步拥有坐井观一天的闲情时光也挺好。
观众正在积极发言
与时光同行,与书籍为友,手捧书卷,共读好书。 活动的最后,各界文化名流与活动参与者合影留念,不少嘉宾表示:《古诗的修行》,修的是心,行的是路,一次阅读成就一场从心到行、知行合一的历练和成长。
现场合影留念
郴州长卷“观云艺术馆”,让志同道合的人相聚于此,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使得我们透过当代的橱窗,回望历史深处那些伟大的诗篇,更好地看清和踏稳未来的路,非常期待下一次的郴州长卷|观云读书会!
活动现场实拍
特别鸣谢摄影嘉树 郴州市作协 郴州艺文圈 各位活动参与者与书友们